孩子們的戶外教學活動-森林大富翁
撰寫這個教案活動的時候,我在雙流自然教育中心擔任林務局委託台大計畫的專案教師助理,那時我住在排灣族伊屯部落,剛好遇上八八風災強大的土石流造成雙流森林遊樂區嚴重毀損,還出動十幾輛的消防車把受困在遊客中心的工作人員救出!因此,對於土石流的災害有些感受。然而,因為戶外教學場域嚴重受損,園區休園,教師團隊也只能被迫下山,開始進行到校服務!
於是,【森林大富翁】的教案活動,便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誕生。這是一款關於山神與小明,種樹與造林的實體桌遊。
你,準備好來一起玩了嗎?
【遊戲之前:森林大富翁開幕小短劇】
小明跟小英想住在「有山(大樹隊)有水(溪流隊)」的地方,非常漂亮,有很多魚(馬口魚隊),這裡可能是六龜或雙流等;
此時,山神發出了警告的聲音,森林遊俠-螳螂代為轉達…
但,小明仍開始請怪手坎樹蓋房子(大樹隊少3人)、蓋民宿做生意(大樹再少3人、溪流遭受污染少3人、馬口魚也少3人);
十年後的某一天,大風大雨來臨,是個強烈颱風(落山風隊扮演風神狂吹;溪流隊扮演雨神下豪大雨;大樹隊則被風雨帶走成為漂流木)
最後形成土石流,把小明的房子跟民宿通通都沖走…
請問:回到十年前,如果你是小明,你會怎麼做呢?
【遊戲開始:實體活動,如圖】
【遊戲之後:森林大富翁結尾小短劇】
遭受山神懲罰的小明為了贖罪,決定向山神懺悔,請求山神的原諒!
山神進行審判:你們知道你們犯了什麼錯嗎?(小明:不知道);
森林遊俠螳螂:大樹,溪流,馬口魚,落山風,請告訴小明,他們對你們做了什麼壞事?
大樹隊說:小明坎樹又沒做好水土保持…(各隊訴說罪狀);
森林遊俠螳螂:記得這句話「種什麼因、得什麼果!」現在你們要為你們的錯誤負責,你們對森林的保育就是一種投資,投資正確,大家都是大富翁。
山神:請告訴我,你們要如何還原我這片美麗的山河?
小明:種樹,造林!
山神:好~但不夠,還有呢?
小明:恩~恩~小朋友,請問你們知道嗎?可以幫幫忙告訴我們嗎?
(以下開放互動問答)

附錄:孩子們給螳螂葛格的賀卡@森林大富翁
收到孩子們的明信片,內心其實是非常高興且感動的。
從明信片的表像來看,孩子們確實是想到了,不管是自己想到的,還是導師的誠意請求
我們實在無法評估孩子們在上玩戶外教學以後,在一個月後,一年,三年,甚至十年以後,
他們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子,他們變成的那個樣子是否與我們的課程有關。
但是從許多書籍作者的自我介紹中可以發現,童年的經驗對於人格的發展極為重要。
尤其是一些特別的經驗。而戶外教學,自然體驗正好是這一類。
不過說實在話,我對於自己童年時去過哪些地方戶外教學一點印象都沒有
大概就是玩完就算了的那一種,像是山六九渡小月或科博館諸如此類的吧!
童年的戶外教學或自然體驗,究竟對孩子們重不重要呢?到底...... ?
戶外教學,廣義而言,就是窗戶外面的教學活動(教室外面的)
其實在學校的草地或樹下也可以進行,屬於比較偏動態的教學活動
但是狹義來說,則是到校外進行的任何類型之教學活動
而林務局在全國八處的森林遊樂區所設立的自然教育中心,便提供了這類的服務
不一樣的是,為了維護戶外教學的品質,每個中心,每天只限一至兩個班級
對於學校而言,是一種新型態的戶外教學類型(不能整個年級帶出去)
對孩子們而言,則是從玩中學,寓教於樂的一種快樂經驗。
而我最在意的只有三件事(三到):孩子有沒有玩到?孩子能不能學到?孩子會不會想到?
我想,關鍵就在於課程的設計與執行(產品),以及服務(人員)!
from now on,就朝著這個目標,前進吧~老蘇!螳螂葛格^_^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