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議題-石油與京都議定書

 

 

概要

 

國際原油持續飆漲,原因有很多,效應更不少。在台灣,除了直接反映在油價上,也直接或間接影響民眾的消費及生活習慣,除此,也使得賴以石油為生的產業提高了成本,譬如台電等。

 

因此,政府的能源政策應該如何「開源」?是否規劃多元能源來源?又企業跟民眾又要如何「節流」?而使用石油所排放的過量「CO2」污染又如何控制以減低「全球暖化」所造成的環境衝擊。已是全球地球村村民目前所該積極共同面對的環境危機。

 

 

石油與生活

 

石油又稱為「黑金」,它對現代人類生活而言極具價值,是人類重要的資源,而由石油延伸出的石油化學工業產品,更是充滿在我們生活之中。以下就食衣住行這幾個方面來看:

 

一、在食的方面:

 

1.      使用化學肥料及農藥來增進農產。

 

2.      塑膠類等製品廣泛使用於食品包裝,例如保麗龍(聚苯乙烯)。

 

3.      石油衍生品合成的離子交換樹脂(多數是苯乙烯系的合成樹脂)是食品工業中製造純水的重要媒介,讓汽水、可樂、果汁等清涼飲料的用水,喝起來較無雜質。

 

4.      利用石油中的苯、甲苯、二甲苯或酚等製造合成香料。

 

5.      石油及其衍生物中的芳香烴合成西藥品,包括抗生素、賀爾蒙、維他命、麻醉劑、鎮靜劑及興奮劑等,例如阿司匹靈(乙醯基水楊酸)

 

二、在衣的方面:

 

1.      合成皮革。

 

2.      聚酯纖維(Polyester)等合成纖維,加上不斷的改良,現今合成纖維具有易洗快乾,甚至有排汗保溫效果,因此在運動、甚至航空等也大量採用,所以現今的人們已普遍的在穿「石油衣」。

 

3.      雨衣、雨鞋等塑膠製品。

 

三、在住的方面:

 

   建築業所使用的油漆、各式配管、牆板、塑膠地磚等都是石化工業產品,特殊建材如隔音板、隔熱板、安全玻璃、塑鋼(聚甲醛樹脂)也是,因此舉目所見的建築物沒有一幢是可以不用到石化產品的。

 

 

四、在行的方面:

 

1.      做為燃料,如汽油、柴油。

 

2.      車體與車內的設備和汽車輪胎也大部份都是合成橡膠。如果使用天然橡膠的話,光每年生產200,000噸天然橡膠之土地,就能可以生產供應250,000人口之米、小麥、大豆等糧食。

 

3.      石油煉製後的殘餘物-柏油(asphalt),可用來鋪設馬路,或用作建築物防水、金屬物防銹的塗料,也可用作電氣產品的絕緣體。

 

 

五、其他如膠水和橡皮擦、化妝品、肥皂、糖果中的合成香料、各式清潔劑與溶劑、潤滑油、塗料等等都是石化製品。

 

從行業來看的話,石化原料業、化學肥料業、人造纖維業、合成樹脂及塑膠業等,油漆業、清潔用品業、人造纖維紡織業、針織業、橡膠製品業等均有密切關係;資訊、電子、汽車工業等硬體部份,也有60%至70%來自石化工業。難怪在David Goodstein所著「石油耗劫文明的未來出路在哪裡?」一書(Out of Gas --- The End of the Age of Oil)中,大意是「除非我們能找出不靠化石燃料也得以生存的方法,否則所知的文明將在本世紀某個時間終結」!

 

 

石油能源的起源

 

能源﹝Source of energy﹞是人類藉以克服困難,維持生存的原動力,至於能源存在於自然界中,不需經過轉換處理,直接可用的稱為「初級能源」﹝Primary Energy﹞,例如太陽能、水力等,但凡必須經過轉換才可提供使用的能源,稱之為「次級能源」﹝Secondary Energy﹞,例如:汽油、電能等。能源的種類眾多,近年來,無論核分裂(fission)、核融合(fusion)和太陽能的研究發展,均呈現出一片蓬勃景象,但目前依賴最重,使用最多的還是化石性燃料﹝Fossil fuel﹞,如煤、石油和天然氣等,佔有90﹪以上。由於石油和天然氣往往相伴而生,又可互相轉化或代用,是所有能源中最方便使用的燃料,它可視需要量的多寡而調節生產量,便於輸送,也便於儲藏,可直接燃燒用於發電或驅動引擎。因此通稱之為「油氣」,目前在估計石油之蘊藏及產量時,也往往將天然氣,合併計算。

 

過去認為石油是從動物的屍體變化而成,因此,石油是不可生的能源。不過,根據美國於2003年的一項研究,有不少枯乾的油井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棄置以後,仍然可以生產石油。所以,石油可能並非生物生成的礦物,而是碳氫化合物在地球內部經過放射線作用之後的產物。不過,少數科學家,包括著名的Thomas Gold,認為石油的起源與生物無關。這種看法認為,行星(地球)內部天然就存在著大量的碳,一部分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因為碳氫化合物比岩石輕,逐漸浮向地表。由地底深處存在的微生物將各種碳氫化合物轉換排出。曾經一度枯竭的油井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還有可能再次產出原油,這也是現在最有力的看法的佐證。最近,在2003年《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發表的新看法,認為碳氫化合物是由於地球內部的放射線的作用而產生的。

 

 

石油飆漲反映「供不應求」-長期之下需規劃多元的能源來源

 

    國際原油持續飆漲,經濟部長何美玥已認同中油可以適度調整油價,行政院長謝長廷表示能不漲就不漲,不過台塑石化已調高國內汽、柴油批售價格,其中汽油價格每公升漲新台幣2.4元,柴油價格每公升漲2元,漲幅之高創紀錄。然而,中油審慎觀察國際油價走勢,目前暫無調漲國內油價的計畫。

 

    我國兩大石油供應廠商面對國際原油漲幅時,一個大幅調漲、一個暫時維持原價,表現出不同的反應,尤其是以國營為主的中油公司因為有政府在抑制,所以短期內還不會飆漲,但是長期而言,由於石油的來源減少,加上其所製造的環境問題與日俱增,包括空氣污染以及過剩的溫室氣體等,在目前高度依賴石油進行經濟活動的台灣社會以及地球村的村民而言,我們仍不得不嚴肅思索替代、乾淨且多元的能源來源,也不能不試圖在環境跟經濟之間謀求最大的平衡,使得資源在適當的使用狀況之下,不超出環境的負荷產生污染,人類的經濟活動才能跟環境持續和諧共存。

 

 

適當管制能源使用以減少環境負荷及污染-京都議定書

 

石油帶來了生活中的便利,但也產生了許多污染。環境污染的發生,往往是因為過度使用資源使得環境受不了負荷而產生對人類及環境本身不利的效果,例如過度使用石油而過度排放的CO2使得全球明顯增溫,改變了自然生態系統的運作條件而發生冰山溶解海平面上升,影響且威脅了萬物的生存。

 

於是,人類開始反省自己的行為,譬如簽署「京都議定書」,以限制全球工業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手段,進行全球溫室氣體總量管制,以避免能源的過度使用而產生嚴重的污染後果。「京都議定書」於2005216日正式生效,CO2減量為國際的未來趨勢,要了解究竟會產生高濃度CO2的石油和京都議定書間有何關聯,首先必須先了解何謂京都議定書:

 

一、        京都議定書的由來:

 

   自從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的經濟活動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已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濃度急速增加,產生愈來愈明顯的全球增溫、海平面上升及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現象,對水資源、農作物、自然生態系統及人類健康等各層面造成日益明顯的負面衝擊。為了抑制人為溫室氣體的排放,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舉辦之時,通過「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對「人為溫室氣體」(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的宣示。為落實溫室氣體排放管制工作,199712月於日本京都舉行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三次締約國大會,通過具有約束效力的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以規範工業國家未來之溫室氣體減量責任。

 

二、        何謂溫室氣體?

 

  溫室氣體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氫碳氟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

 

三、        京都議訂書規範的條約內容:

 

  根據該協議,整體工業國家至2012年時,其溫室效應氣體總排放量必須比1990年的排放量減少5.2%,依此目標,各國再分別根據該國的污染程度,設定其氣體排放縮減量。

 

由以上三點可充分獲知,為了減少溫室氣體的產生,石油在使用上的限制、多元替代能源的開發、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以及民眾生活習慣的調整,已是必然的趨勢!

 

 

 

公部門及企業的積極回應開發多元替代能源及使用效率

 

為降低對石化能源的過度依賴。台灣政府應該積極開發太陽能、風力、潮汐及海洋溫差等再生能源,提升開發技術使得成本可以符合經濟效率,並推廣多元的能源替代方案。此外,節能方面,譬如某些企業除以汽電共生節省企業成本外,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污染,還有多餘的電力賣給台電生財,值得各企業體效法。

 

然而,替代能源及高效能系統的開發也必須有幾項基本的原則,如安全、環保並符合經濟效益。反之,若無法達到這些原則,那「聰明反而將被聰明誤」。譬如太陽能發電系統或是號稱可節省百分之40以上用油量的油電車,其開發技術及成本若不夠成熟而無法量產,其售價必定不低,也將使得消費者覺得不符合經濟效益而無法全面達到節能推廣的目的。除此,太陽能系統的開發過程中會產生大量廢熱,部分學者認為更將可能使得全球暖化現象更將加劇,將更不環保。此外,針對車輛用油部分,若是想推動瓦斯車替代石油或是電動機車,也必須考量到便利性的問題,否則到處找不到加油站,將會付出更多的社會成本。

 

 

民眾生活習慣的調整及改變

 

石油價格飆漲反應原油不足,長久以來的重工業經濟行為也產生對環境的劇變,使得各國政府及企業不得不積極規劃多元能源來源或發展污染控制的策略。然而,高油價時代來臨,對於一般民眾的生活而言,石油是便利民生的重要資源,所以其動靜起伏都無時不刻的影響了全球地球村居民的生活。最直接且明顯的影響就是「油價變貴了、荷包縮水了」,隨著油價調漲也會間接使得民生用電及水費逐漸調升,或是航空票價的調漲,通貨膨脹隱憂浮現,將使得大多數對價錢斤斤計較的台灣民眾,不得不更積極的以綠色行為來因應。

 

例如,民眾購屋時對居家節能設施的要求將蔚為潮流。購屋區位選擇,以方便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地點最佳,多利用大眾捷運系統或共乘制,以降低油價上漲的衝擊,不僅達到節約能源及環保的目的,長期居住後,將省下可觀的費用。不過,台灣的大眾運輸系統還不夠健全,使得推動綠色交通仍非常困難,所以大家還是不得不使用石油,且若大幅調漲油價,將使得大部分民眾受影響而惹民怨,所以以選舉掛帥的台灣政府,必將努力抑制物價的上揚。

 

此外,針對目前的加油環境,比較正確的加油態度應是請加油員幫我們加到「自動跳停」才不會使得油氣大量外洩,不過一般民眾仍會有不同考量,譬如加滿油的車太重會更耗油,或是加到自動跳停可能會讓自己的荷包一次失血太多,所以往往都是告訴加油員加到100元等定額,因此使得油氣比較容易外洩,在這樣的選擇之下,可以看見經濟跟環境之間的平衡仍是有一段距離。

 

於是,長期以重工業為基礎、大力拼經濟的台灣政府及人民,在飯飽之餘,必須更有遠見,慢下來思考長期的發展策略,透過開發多元能源來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限制石油的使用及管制溫室氣體總量等手段,以循序漸進達成環境跟經濟持續和諧並存的境地。並反省我們自己日常生活的環境行為,絕不能只是空談。

 

 

參考資料

 

1.石油的起源:http://home.kimo.com.tw/hcl789/a.htm

 

2.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F%B3%E6%B2%B9&variant=zh-tw

 

3.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feb/16/today-file1.htm

 

4.國際原油創新高 台塑汽柴油大漲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1960

 

5.國內油價暫不調漲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921

 

6.高油價下 交通方便居家首選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3477

 

7.國內航空業調漲燃油費 票價將跟漲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1176

 

8.高油價來臨 政府應作規畫避險鄭佑璋http://www.merit-times.com.tw/list.asp?unid=2202

 

9.石油和煤 圖文出版社 許鐘榮發行 19841231日出版 
10.中國石油公司 石油教室(http://www.cpc.com.tw/classroom/source.htm)內,20051008日資料

 

941011(霖、嬅、玲-環境教育環境議題洪木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gwork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