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海洋環境賦予台灣新生命

 

 

論點:探討海洋環境對台灣發展的重要性

 

 

關鍵字:環境-黑潮與海洋、生命-南島的原鄉是台灣

 

 

 

 

第一部分:黑潮形成生活與文化

 

 

「黑潮」是一種海流:北緯5度至25度附近,朝西的北赤道流在呂宋、台灣東海附近慢慢轉向北方,經東海大陸棚緣轉向東北,經日本南岸的海流。表水溫與鹽度較高、透明度高、因帶藍黑色得名。

此外,「海洋文化」不是一種特色,而是一種思考如何延續更是一種「海洋文化的智慧」。「生活的智慧」,如黑鮪魚文化季過度強調創意產業與行銷,充分表現出屏東東港出產黑鮪魚的特色,但是卻沒交待出如何持續保有此特色或優勢,如此,這樣的文化終將被消滅,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傳承、融合與創新,他不會突然出現,也不該突然被消滅。

黑潮子民故鄉、在地台東漁民、建構黑潮文化、尋找黑潮生物與黑潮子民之間的和諧,發揮共生共存的關係,其次,人類本來就是自然的入侵者,地球的主宰者,所以發展出永續使用的觀念,利用資源生生不息,是對自然的一種責任與尊重。

 

 

第二部分:南島的原鄉是台灣

 

 

日本、台灣、菲律賓之間以黑潮文化連結著的關係,從語言80%的相通讓黑潮文化、南島語族的追溯有了根基,從考古找到相同的陶石、石斧等,但是究竟哪裡是源流呢?牽涉到黑潮本身的流動方向,黑潮本身是一道洋流,從赤道流出,但是也有專家學者指出,人類遷徙跟洋流並沒有絕對的關係,因此台灣仍有極大可能為黑潮文化起源「南島語族的原鄉」。

南島源流:南島民族是語言學家所謂「南島語族簡稱」,南島語是世界上種類最多、地理分布最廣的語言,範圍東起南美洲西岸的復活島,西到非洲東岸的馬達加斯加島,北至台灣,南達紐西蘭,涵蓋太平洋和印度洋區域諸多島嶼,都是同一語系。

 

 

根據語言學家長期以來的研究,發現台灣原住民所說的南島語,含有眾多古老的語言要素,還保留南島語的古音,目前能辨識出二十幾種不同的語言,在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找不到, 而且台灣是全世界南島語族成員最密集、種類最多的國家,除現稱的原住民(包含阿美、雅美、布農、泰雅、排灣、魯凱、卑南、賽夏、鄒、邵族),還包含漢化較早的平埔族共有十九族,證明了台灣原住民在「南島民族」發展史中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是南島民族的起源,因此台灣被認為很可能是南島語族的老家,南島文化的發源地。

 

 

此外,南島民族向來都是被殖民的民族,但是殖民也有被殖民的文化,他的特性就是容納外來文化,尤其黑潮是大海的洋流,有連續性的潮流,民族性因為與海維生,心胸比較寬闊、包容性大,融合。事實上南島、黑潮、海洋文化也許就是,隨波逐流但是卻能了解自己本能並發揮所長,適應潮流以應變不同時空變化、並勇敢創新、冒險犯難、利他與包容博大。

 

 

第三部分:台東南島文化園區與蘭嶼拼板船

 

 

為彰顯「台灣,南島語族的原鄉」精神,「台東南島文化節」有小型國際展演活動型態,與幾個南島民族進行相互交流、演出,盼藉由常態、跨國的南島文化展演活動,廣泛接觸南島語族的豐富文化層面,以精采多樣兼具文化觀摩學習節目內容呈現南島文化及台灣原住民文化之美,激起民眾了解「南島文化」的內涵及發展,並珍視、保存台灣原住民文化。

 

 

南島文化園區總經費高達新台幣36億元的南島文化園區納入行政院的「新十大建設」計劃,台東縣政府積極爭取在台東設立南島文化園區。台灣是南島語系的故鄉,而台東是台灣族群最豐富的地方,因此將南島文化園區設社在台東最恰當,屆時南島文化園區、卑南文化公園、國立史前文化博物館可以構成一個完整的觀光帶。游院長同時強調,未來的南島文化園區必須是最好的,是要和國際競爭,因此要找尋一流的設計規劃團隊,讓南島文化園區具有深層的價值,而不是一個單純的遊樂區,以奠定台灣是南島的原鄉。

 

 

    蘭嶼是台灣台東縣的一島,深諳水性雅美族是唯一居住於海島上的原住民,台灣唯一的海洋民族,因此製船技術也是各族最純熟的一族, 有許多設計精美的漁具,拼板船雕刻優美,造船技術最突出,造型極為優美的拼板船,以木栓拼板造舟,並雕刻紋飾於船面的裝飾藝術,也是舉世罕見的,蘭嶼的拼板船有大小之分,然後還分有雕紋和無雕紋的船,由於雅美(達悟)族的漁船,是將厚板刳造成適合的曲度以後,數塊板條互相拼接而成,因此被稱為「拼板船」。一般有雕紋的船完成時,必須有盛大的下水典禮,而大船的製造更是全村的大事。

 (拼板船圖) 

 

達悟族特製的10人船(拼板船)總共使用27塊木板製成,拼板船不需用到一分釘子,純靠木頭接起來的,而且拼板船只有3色,分別為紅、白、黑。這些顏料全部來自大自然,紅則是用一種叫殂土的紅土而製,白則是用貝殼粉末而製,黑則是用達悟族烤東西烤完的木炭而製,加上船頭有個眼睛叫太陽眼(達悟語稱「馬達奴達達拉」),是拼板船上的精神象徵,是達悟人為了希望補到大魚而放置的太陽眼,拼板船也是只限男人上船捕魚,拼板船看起來實在莊嚴、美麗,好像散發出美麗的光輝。造船、雕舟的行動,大約在飛魚收藏饋贈節的飛魚終止祭以後。此時,他們開始建屋、造船;延至九月中旬,舉行雕舟竣工禮。造船、雕舟的工作,由漁團組員共同合作。造船的工作非常浩繁,且需要木工的技術,在較年長的船長(亦即舵手)的指揮下工作。一艘漁船的建造,為了配合各部機能,他們慎密的選擇不同的木材來施工,並舉行相關的儀式。漁船的建造是雅美(達悟)人非常重要的工藝技術,而漁船的裝飾也是他們主要的藝術表現之一。拼板雕舟成為雅美(達悟)文化的基地、重要的族群表徵。

漁舟下水禮是他們的大事,和捕魚相關的祭典,如飛魚祭和船祭,是雅美族最重要的祭典。祭儀仍以相當傳統的方式舉行,男子均穿著丁字褲,頭戴銀盔,隆重而壯觀。而其划拼板船捕魚的習性,傳承一身精湛的划船技巧,因此每年由蘭嶼組成的划船隊伍,總能在端午節的龍舟大賽裡,輕鬆地贏得冠軍大獎。

這些用具因其追求實用性,使其易於被當代較方便的、較有效率的器物所取代,社會功能因而有所轉換,居住在蘭嶼的達悟族人,由於外來文化的侵入,許多原有的好的文化都已經流失了,年輕的都到了台灣,而學了一些不好的習慣,會傳統文化的老人都死了,年輕弟子都不會做陶、拼板船,只會喝酒抽煙,傳統習俗都不會,使達悟族逐漸失傳,希望達悟的年輕弟子可以學習自己的傳統,而不要去學習不好的習慣。

 

 

第四部份:海洋環境創造台灣永續生命

 

 

成立文化園區是否就能保存文化,重點是否有後代願意傳承這些傳統文化?還是古文化就變成了放在博物館裡面的古蹟?也許,該傳承的以不是技術與工藝,或許是海洋、黑潮、南島文化精神吧!海洋文化並非一成不變,而更該適時創新,向前進。

 

 

930103蘇建霖8954023(台灣海洋環境期末報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gwork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