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建霖 字數/2471
圖/高雄市體育會帆船委員會提供(網址:http://myweb.hinet.net/home2/sailing )




  早在西元五、六千年前,人類就已經懂得利用風力以船體來航行、運送人員及物資甚至是移民等,譬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鄭和下南洋、文藝復興時的十字軍東征以及五月花號移民船等事蹟,帆船就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帆船在台灣似乎還只是新興運動,看過並了解風帆運動是什麼、又會玩的民眾還不多,但是在高雄,似乎已經越來越容易嗅到帆船的味道囉...





<<風帆運動在台灣的發展近30年已逐漸成熟>>
  所謂「風帆運動」或稱「帆船運動」,包含帆船及風浪板兩種,顧名思義,是一種完全倚靠風的力量而造成兩側帆翼的壓力差、形成船體或船板在水面上的位移運動,因為不消耗任何能源,屬於最自然、潔淨無污染的運動,猶且在水面上操帆是那麼寧靜且浪漫,因此廣受21世紀歐美國家生活享受者的愛戴。
  催生國內風帆運動27年不遺餘力的高雄市體育會帆船委員會總幹事、國家級教練詹正峰表示,台灣四面環海、內陸水域眾多,擁有適當環境以及周休二日的實施使得國人從事戶外休閒活動的機會變多了,因此為了因應情勢,目前在全省各地都設有帆船俱樂部、各縣市體育會中也多有帆船委員會的組織,以推廣船帆在台灣成為全民運動。




<<迷人的風帆運動打造著海洋港都新意象>>
  乘風破浪、掌舵揚帆的風帆運動,需要體力、也需要運用隨波逐流的技巧、平衡以及海人的智慧、毅力及隨機應變能力,是極富挑戰性跟成就感的運動,且無性別、體型及年齡的限制,非常具有成為台灣海洋之子的全民運動之架勢,尤以近年來台灣海上運動的興起以及高雄2009世界運動會的到來,風帆運動更是打造海洋首都、健康城市意象不可或缺的要項。此外,風帆運動還兼具休閒遊憩的功能,無論在高雄西子灣的海邊、或是迷人的愛河,都是家人出遊或團體連誼的規劃選項之一,藉此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愛河的改變讓風帆運動有了美麗新據點>>
  風帆運動對於高雄市的市民或外地觀光客而言,也算是一種觀光資源及視覺的享受,有些民眾或許因為個人因素而不敢下海也可以在一旁觀看及加油,多少都能感受到海上運動的刺激感,此外拍照攝影更是近幾年數位時代來臨所刮起的炫風,加上網路的便利以及資訊的交流互通,將使得更多網友受到畫面的感染而愛上船帆、戀上高雄。
  會址位於中山大學聯外道路橋下西子灣海水浴場的高雄市體育會帆船委員會,其運動水域包括高雄西子灣到愛河。然而在四五年前,根本不會有人想到愛河散步、更別說是戲水了。但是這幾年經過環保局積極推動了各項管制稽查及河川流域性整治工作,再加上工務局完成下水道興建加速了愛河附近幹支管及家庭接管工程以及高雄市政府各單位的整合努力、周邊工程的綠美化等,使得愛河脫胎換骨、水(漂亮)了起來,也讓民眾有了更美好的生活休閒空間。





  去(2004)年,高雄市政府、中華民國帆船協會及高雄市體育會帆船委員會在愛河舉辦了「海洋首都市長暨主委盃愛河帆船錦標賽」以及「愛河曼波,百帆齊揚全國錦標賽」,便是證明了愛河水上活動的潛力,更希望藉帆船競技活動讓民衆參與親水多元性的運動以突顯愛河的浪漫活力,使遊客於河畔漫步、喝咖啡之外,還有著空前未有的視覺饗宴,提升民眾的休閒生活品味,營造海洋首都的人文及水文氣息,呈現健康、環保的城市意象,更將高雄愛河整治的榮耀告訴全世界!





<>
<船型種類>:一、「國際(OP)樂觀型帆船」是國際青少年帆船的入門訓練和比賽船型,選手年齡在8-15足歲,男女不分組;二、「國際雷射(LASER)型帆船」適合東方民族的體型。初學者若能在行家的指導和自身的努力配合下,很快的就能夠揚帆出海,遨遊碧波;三、「風浪板」自問世以來,風靡全球各個角落成為親水者的最愛,因此很快就成為奧運的正式項目之一;四「開邁達型帆船」這是複合式帆船,國內常見的霍比式 (HOBEICAT),是兩個船身組合的;五、「國際470型帆船」除了主帆外,另具有一面頭帆和順風航行使用的球形帆且造價昂貴、易壞。其操作需要相當水準的運動素質,由兩人搭配掌舵控帆操作。
<駛帆的方法>:不論大小及類型,帆船的航行方法不外乎三種,第一種「迎風航行」採之字航行到達上風處目標的航行方法,例如競賽時於下風處啟航線出發,朝上風之浮標航行就需要利用迎風行之字型路線的航向,以到達頂風的浮標;第二種「橫風駛帆」係對準穩定的目標作固定之航向駛帆,於航向變動時以整帆適應航向;最後一種「順風駛帆」風向在船尾(22度半)以內時將操帆索儘量鬆出,使帆面與風向略近垂直的駛帆方法。
 <基本動作>:一、「艙面活動部位」小型帆船的敞口凹艙僅提供伸腳活動空間,只能坐於凹艙兩側的船面舷緣並隨受風舷之變動而換位;二、「握索要領」初學者以握拳為宜,拳眼朝向身體內側,掌握操帆索來調控帆的受風面,讓繩索末端由拳眼口自由垂落於凹艙內;三、「掌舵要領」手握操縱桿,推拉舵柄,將操縱桿置於舵柄的上風側,與另一隻握索的拳眼恰是相對的。四、「持索與掌舵配合」操作者坐於上風舷艙面,側首注視船首航向,同時以受上風舷同側之前手,握索調控帆面與風向之夾角,另一手握操縱桿掌握船首向。
<人體壓艙>: 前手握索、後手握操縱桿掌舵,兩腳分別勾住壓艙艙帶、腿部伸直,上體能以大腿或臀部倚靠舷緣為支點,並視風力強弱,將上身仰於船舷外在水面上壓艙,以保持船身平衡,保持最佳速度前進。在風力夠強的條件下,船員可以兩腳分開蹬立船舷,甚至仰身加大壓艙的平衡效果。
<轉向>:帆船轉向方法有迎風(搶風)及順風轉向(順轉)兩種。轉向中皆須經過人體移位和換手持握操帆索與換手掌舵的程序,才能正確順利的完成轉向。
<傾覆(翻船)>:因急遽的轉帆疏忽所致,或因人體仰於舷外壓艙時,風向突然轉由下風側而來,使船驟失重心。
<扶正>:翻船後,在強風下,人員要游向上風,以減低船底面的受風壓力。翻船和扶正處理,是學習帆船入門必經的道路、關鍵的課程,正確的處理翻船後,愈發引出興趣,增添無比的信心。
返航泊靠帆船為避免停靠時碰損船隻,一般均選擇下風接近停靠碼頭為佳。上岸的過程緩提,當船隻進入 浪區即將著陸之前,最好調整船首,對正風向,或正對海浪並鬆帆卸風,再以拖車將船隻拖上岸。



<>:
資料來源:高雄市政府、高雄市體育會帆船委員會(網址:http://myweb.hinet.net/home2/sailin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gwork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