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says you can not change the world?」

 

【大學報734111f期記者彭馨瑩920708報導】

  美國一群關心環保的大學生,秉持「改變世界,從我開始」的精神,協助「世界地球日」的發起。在台灣,同樣有一群大學生,他們組成校內社團,或是擔任環保團體義工,用行動珍惜地球。

 

 中山大學第一個環保性社團─綠色西灣社,就是由一群熱心校園環保的學生,將理念付諸行動。他們首先經由 BBS(電子佈告欄系統)的討論,組成「中山校園資源回收推行小組」,推行宿舍區回收工作。目前中山校內共有廿個資源回收點,並由學生義工負責回收點的維護工作。除了持續推廣資源回收運動外,綠色西灣社並推動許多「校園環境改革政策」,包括通過「校園機車停車證申請增附『排氣檢驗證明』」方案。另一方面,他們也在社區進行環保宣導工作。前社長蘇建霖表示,去年舉辦「廢物利用創意大賽」,吸引老師、學生及社區的大小朋友一起參與,提供社區環境教育的機會。

 

 逢甲大學「愛護水資源社」則是由該校水利工程系師生發起,宣導「愛水、惜水、節水」的觀念。社長林彥惠表示,其實一杯水得來不易,「愛水社」希望透過教育,讓大家明白水資源的珍貴。在愛水社的努力下,不但推動校內節水器材的使用,並協助政府培訓「愛水義工」,擔任戶外解說員,教導民眾認識水資源。另外,愛水社也到鄰近國小服務,教導小朋友認識節水器材,讓愛水的觀念從小紮根。

 

 除了校內社團外,投入社會環保團體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陽明大學生命科學系學生楊涵羽,高中時因為加入生物研習社而和荒野保護協會結緣。楊涵羽表示,擔任義工除了更認識生態環境,同時也學習如何設計活動、招募人員。輔仁大學公共衛生系學生林郁文則擔任戶外解說員,帶領大小朋友認識自然環境,傳達生態保育的重要性。林郁文表示,擔任義工除了為環保盡心外,還可開拓視野,學習與人溝通。

 

 大學時代即在社會團體擔任義工,現為荒野保護協會行政秘書的謝振東認為,社會上的環保團體組成分子較廣,學生在服務之餘,還可以擴展生活經驗,幫助未來生涯規畫。 謝振東鼓勵大家加入義工行列,藉此與相同理念的夥伴結合,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共同為地球盡份心力。中華民國志願服務協會秘書長劉湘梅則認為,透過社群團體的合作,可以更有組織與計劃來推廣服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gwork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