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城市光廊(中央公園)與週遭環境的空間探討

 

()

 

架構

 

一、       研究動機

 

二、       研究背景

 

三、       研究目的

 

四、       研究範圍

 

五、       課題調查

 

六、       發展課題

 

七、       結論與建議

 

八、       參考資料

 

 

一、        研究動機:

 

「水」是高雄最珍貴的資產,高雄用「光」來包裝他。

 

位於市中心的城市光廊的落成,逐漸帶給高雄市民「光榮感」與「認同感」,也吸引往許多外縣市遊客來此一遊,城市光廊的模式,造就了高雄一件件「發光」的藝術品的誕生引起浪潮,也可能讓好地方、好景點、好東西被看見!市民美學逐漸受到重視,讓都市的夜間添加了幾分光彩。

 

讓高雄「光」(台語的亮)起來、「水」(台語的美)起來,已不只是口號,這些成果是可以肯定的,不可否認其存在對高雄的意義與價值。

 

其實,城市光廊只是中央公園的先動工部分,沒有人料到城市光廊會如此受歡迎,或許,這跟許多人所講的「高雄人極欲從過去烏煙瘴氣的工業之都走向光明的海洋城市」很有相關。

 

而規劃重建中的中央公園,在經過綠色團體推動成為「都市之肺」之後,未來將塑造為高雄的「生態與人文」結合之戶外休閒活動環境。

 

但是現階段的過度時期,卻存在著一些值得檢討的課題。城市光廊號稱結合「水、光、綠、藝術」四個元素的概念,但是,除了看到一片人工化「光與藝術」的包裝之外,似乎仍少見「自然的水與綠」,最多只看到部分人造的綠美化以及水景。

 

城市光廊與背後那破敗的公園的景象,卻跟城市光廊形成對比,如聚賭的舊文化及其所造成的公共空間私人化、環境雜亂以及晚上中央公園讓一般人根本不敢或不想到公園休憩等,舊有使用文化仍是亟待討論思考解決的課題。

 

因此,除了亮麗外表「城市光廊」化妝之外,中央公園更需要有「綠與文化的內涵」,才讓讓高雄耀上國際、以迎接2009世運會的挑戰。

 

所以,現在需要思考的是「適合高雄中央公園整體規劃」,才能讓高雄-市民的城市,生活品質更好更進步。

 

 

二、       研究背景:

 

位於高雄市中山一路上的中山體育場於民國53年完工,有著38年的歷史、面積達12000平方公尺的中山體育場,擁有田徑場、足球場、橄欖球場、辦公室、外圍有八面籃球場、衛浴設備等完善設施,並可容納15000人次,在民國63年更舉辦了第一屆台灣區運動會。

 

這裡不但曾是各類藝文活動的表演廣場、各類運動選手的競技園地,更曾是民主運動的聖地,締造了許多傑出的高雄精英,這裡是高雄人的驕傲。

 

但是,近幾年眼前所見的中央公園充斥著許多水泥走道和建築,用水泥砌花圃、大樹下舖水泥,水泥的使用率高達75%的情況下,水泥地多過於綠地,讓公園失去了美感,中央公園因為有過多的人為造景、部份市民使用不當,使得它失去原有的功能。高雄市幾乎每個社區都有一個公園,因疏於管理、環境很差、充滿髒亂、賭博等治安不良的問題,現在高雄市公園的功能很多樣性,硬體設施太多,但也因此有很多衝突。

 

中央公園是高雄市的中心點,必須儘快規劃落實改造,讓高雄市的門面能夠重現光鮮亮麗。為此高雄市議員陳玲俐服務處特別舉辦了「咱的公園、咱的夢市民期望中的中央公園改造公聽會」積極討論這項議題,透過市民對公園的期許,讓公園的功能可以有適當的規劃。若中央公園的改造能夠聆聽附近居民的意見,相信將來的中央公園可以得到居民的認同,進而主動保護中央公園。

 

問題的關鍵在這個議題已經討論很多年,但因牽涉的市府局處太多,讓事權無法統合,因此市府團隊必須展現魄力,由市長出面召集,結合民間力量,讓這顆高雄市的明珠不要再蒙蔽。因而在427日召集專家學者的會議,並決議:       

 

1.中央公園定位在「高雄市的中央公園」。

 

2.籌組重建推動小組。

 

3.硬體設施的拆除要採漸進式並作整體的規劃。

 

4.中央公園回歸工務局管轄,讓事權能夠統一。

 

都發處長陳添進表示,中央公園已漸漸老化衰退,目前的改造計劃應可採分期分區調整,落實改造計劃,讓中央公園成為代表高雄市的公園。更期待未來所有的運動族群可以轉往中正體育場及青少年運動公園。

 

 

三、       研究目的:

 

探討城市光廊(中央公園)與週遭環境的關係。

 

並思考「適合高雄中央公園整體規劃」,讓公園恢復自然與人文美感,未來將塑造為高雄的「生態與人文」結合之戶外自然生活休閒活動環境。

 

以讓城市光廊成為真正結合「水、光、『綠』、藝術」四個元素的概念空間。讓中央公園除了亮麗的外表化妝之外,更有「內涵」,生活品質更好更進步。也才能讓高雄耀上國際、迎接2009世運會的挑戰。

 

 

四、       研究範圍:

 

以高雄市城市光廊(中央公園)及其週遭環境為主要探討範圍

 

 

五、       課題調查:

 

城市光廊(中央公園)與其週遭環境關係的現場觀察

 

()城市光廊外圍空間之行人徒步道,包圍於車水馬龍以及咖啡吧的音樂喧鬧之間、形成對比、夜晚兩旁的共通點是燈火通明、五光十射,看似和諧一致。

 

()

 

城市光廊點亮了城市原本沒落的空間!市政府大力促銷城市光廊不遺餘力,使得中央公園前面區塊變成炙手可熱的新商圈,一群人在公園裡喝咖啡,似乎到中央公園去,不是去找一處僻靜、欣賞花草樹木等難得的綠地,而是去看人。

 

()

 

水、光、綠與藝術:用光來包裝水、用藝術來包裝綠。

 

()

 

商業化炫麗的舞台(露天咖啡音樂廣場),與公園的另一被遺忘的角落的遺跡(水井、民族英雄肖像鄭成功),形成對比。

 

()

 

城市高樓大廈底下有著的共同生活休閒空間,包括新堀江(往上看、往下望);中央公園前後期規劃有兩種景觀,以綠帶隔開的兩批悠閒市民。

 

()

 

運動公園改建中,變成了機車公園,民眾破壞阻絕物,騎摩托車隨意進行人散步道與草皮上。中老年人的休閒生活就是在公園裡活動,除了閒聊之外往往聚在一起小賭,使用這座公園的民眾屬於舊文化,把自個兒的家當,包括掃把、塑膠椅、瓦斯爐茶具、遮陽帆布綁在樹上。自備椅子成立老人泡茶區,他們似乎不認為綠地上的樹與草皮是公園的主角。

 

 

綜觀調查現況,城市光郎(中央公園)與週遭環境的關係大致歸納以下:

 

1.      都市人與自然環境的疏離-沒有生態、不夠健康與難以親水: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gwork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