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倫理心得自我評估910619AMOS

 

 

  環境倫理(Environmental Ethics)課程,提供我們對環境議題的基礎認識,並培養我們對環境議題的人文與倫理省思。以下為課程心得:

 

 

                                                                              

 

「全球性環境問題」與「台灣的環境問題」(中山大學林新沛與袁中新)

 

  以上兩節課程讓我們知道環境的問題是日趨嚴重,從全球的環境問題到這些問題對於台灣地區的影響是什麼?不論國內國外,除了認識這些問題之外,我們也要想想如何去解決這些問題,應該要用哪些技術來解決。已經發生的問題除了以技術面解決之「管末處理」之外,事先防治與環境教育之「源頭處理」才是最為重要的,要徹底從根拔除,「治本」始終重於「治標」。

 

 

環境與社會的衝突(東華大學紀駿傑)

 

  社會學者就是跟一般人比起來有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和看法,一件全部社會的人都贊同的事情,若是被一般社會所認知,那就失去了討論的意義。社會學者會認為這一定有問題,歸諸於下列兩個原因:第一、過度政治化,第二、只是口號,沒意義。如永續「發展」,到底是重在「永續」還是重在「發展」?紙,真的可以被分解?要看環境條件吧!不過在台灣的環境中應該是不太可能,適當的土壤及溼度等環境條件不夠,紙被埋在地底下,過了一百年在台灣,紙還是紙,台灣怎麼不會被垃圾淹沒?另外,紙可再生嗎?理論上可以,但是它被使用的速率卻遠高於再生的速率(這裡再生的速率是指樹生長成材的速率)。因此,「再生」也「再生」不了幾年了。「環境的永續發展」應該受「環境正義」的約束,所謂「環境正義」是指在追求發展的過程中如有破壞環境之任何不當行為,第一採取的步驟是「馬上改善」,第二是「立即恢復環境自本來的原貌」,最後的手段才是「要求補償金」。

 

 

開發計劃與環境倫理(邱文彥)

 

  人類的經濟活動與開發行為(construction)已經對環境造成嚴重的衝擊(negative),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為求發展(development)而過度開發導致了全球環境的變遷。若再不重視「環境倫理」,要如何「永續發展」?民國831230日公佈「環境影響評估」,共十大類,尤其在「學校」方面最重要,譬如在中山大學蓋一棟新的建築物就需要先經過環評才能決定是否興蓋。環評除了透過「調查、預測、分析、評定」此項工程是否可執行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釐清相關單位的責任」。在釐清責任之餘,希望當事者每個人都能認知基本的「環境倫理」,接受良好的「環境教育」,或者可以說是在職訓練。環境教育包括三個部分:第一、Education about the Envinonment,認識與認知;第二、Educaton in the environment,親身去體驗;第三、Education for the Environmen,為環境做些事。以下是對於追求發展的開發行為所產生的一些迷思議題:高雄「海洋首都」?大港「生態港」?香港「動感城市」?

 

                                                                                

 

 

 

基因科學的安全與環倫問題(卓忠隆)

 

  何謂「基因」?基因(gene)決定了萬物成為什麼樣子,是所有生物的「遺傳訊息」,以人為例,人的體細胞屬於雙套(擁有46條染色體),生殖細胞屬於單套(擁有23條染色體),染色體上面有DNADNA上面有基因,我們長相、生理特徵會不同,其實都是因為基因的排序不同,然而這世界上為什麼會有些人擁有異於常人的特殊外表及構造,這就是基因在分裂或融合過程中出了某些問題,也許是因為「環境賀爾蒙」在人體內產生不良的影響,也可能是受到外在干擾因素,如放射線污染等等。總之,這些都可稱為「基因突變」,但是基因突變一定是不好的嗎?那就不一定,如「基因食品改造」和「複製動植物」等等。不過這也要考慮到基本「人倫」問題。                                              

 

                                                                                                                     

 

 

飲食文化與環境倫理(林新沛老師)

 

  不僅人類追求發展的「經濟活動與開發行為」對環境產生嚴重衝擊,我們日常的生活行為中,如飲食,也是直接的與間接的衝擊了我們賴以生活的環境,以食肉來說,除了對人類在「健康」分面產生的問題,同時我們也看見了環境為此所付出的無法估算的代價。最後才發現,到底是誰讓我們生病?又是誰讓我們生活在愈來愈遭的環境?或許有些人認為沒那麼嚴重吧!不過事實上,就是如此嚴重。

 

 

動物關懷(輔大宗教學系釋昭慧)

 

  「豬肉」能吃嗎?能吃的「安全」嗎?能吃的「安心」嗎?在我們清楚的看到豬肉之「得來不易」之後,我們愈是感慨與無奈,也許我們能做的,只是少吃甚至不再吃肉類食物吧!不過就我觀察部分同學們之後的反應,雖然剛看完影片之後都會產生共鳴,也就真的不吃豬肉或改吃雞肉,不過日子一久,就又回到了本來的飲食習慣,到底為什麼會無法持久呢?我也很懷疑,難道是習性難改、無法抗拒?還是漠視問題、置身事外?不過我個人認為原因還是只有一個,那就是「一般人只關心到直接與自己本身利益相關的事務」,能「無私」的人真的不複在,連我自己都不保敢保證自己是不是能夠成為這類的人,但這是我所追求的目標。

 

 

收集剪報(新聞報導)並試問自己下列問題(評論)

 

1.    這些報導是否可信?

 

2.    是否值得我們關心?

 

3.    政府或民是否應對這些問題有回應?

 

4.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5.    我們可以改變什麼?

 

6.    若什麼都不作會有什麼影響?

 

7.    此報導有什麼環境倫理觀念?

 

8.    問題在哪以及如何解決?

 

9.    是什麼因素促成這些文化或觀念產生?

 

 

為何做環保?

 

    為什麼我們要保護環境,現在的環境不好嗎?是的,環境正一直地被破壞,尤其是人類的行為和經濟活動,如果再這樣繼續破壞下去,那你的兒孫必定不會生存在比現在更好或跟現在相同的環境,你希望你的兒孫跟你抱怨嗎?還是你希望存一大筆錢,好讓全家移民到火星球去住呢?「我們就這麼一個地球而已」,如果環境的資源耗盡了,那地球就不再適合任人居住了。奉勸大家,別再為了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而「對環境予取予求」,讓地球付出巨大的代價,到頭來,必是「自食惡果」。

 

 

環保的意義與內涵

 

  現任環保署署長郝龍彬說過「環保,是一種生活態度」。環保就是地球環境可以永續發展、維持生態平衡、物種多樣性、避免絕種等。能源的使用絕不可貪婪並且盡可能循環再利用,留給後代子孫一片良好的環境,生存也因此更有保障。由「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國家」去確實養成並做好這份日常生活應有的習慣。

 

 

環保發展的歷史

 

1.    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農業社會,「天人合一」觀念。

 

2.    「人定勝天」觀念謬誤:自然反撲

 

3.    工業革命-自然浩劫:18世紀

 

4.    環保觀念興起:70年代

 

5.    「永續發展」觀念興起

 

 

為何要認識環境倫理?

 

  我們是為誰而學又為何要學?國中「道德與倫理」教育是講「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道理」,「環境倫理」則是「人與自然之間相互對待的道理」,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都是彼此之間保持良好的關係,貴在日常生活中的「關心與實踐」。

 

 

環境倫理的基本問題

 

  環境倫理的「價值」是什麼?

 

  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又是什麼?

 

  在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權利與相對的義務」又是什麼?

 

 

環境倫理通識課程真正讓我學習到的事

 

  泰勒說過:一件事情只要能「傾向於保存生物社群的完整」就是對的。

 

  何謂「深層生態學」?激進的說:「徹底的改變個人價值與文化即使衝擊基礎經濟與意識型態結構也在所不惜」,不這樣做,那地球可能很快就不再了。大多問題都是要從「基礎」做起,那具體方案是什麼?實際行動重於紙上談兵。21世紀所需的人才,必須有「專業知識」又有其他領域。

 

  因此,擁有「專業的環境知識」與「環保社團執行力」,以及「人脈關係的建」立等等,將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gworker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